不少人都曾有这样的想法,觉得药物的用量没变,滴快一些和滴慢一些也差不了多少,何不让输液快快输完呢?
输液的速度是根据药物的特点和安全性设置的,并不能随便更改。有些药物可以快速滴注,并且快速滴效果会更好;而有不少药物则非慢慢滴不可。
滴快还是滴慢,都要严格遵从医嘱,如果病人自己调整,则可能带来不少问题。首先,无论是什么输液,它的主要成分都是水,额外的水被注入血管,就会增加血液循环中的液体总量。
如果这些水是慢慢进入血液的,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,让肾脏多排出一些水,以保持“收支平衡”。而如果这些水很快大量地进入到血液中,这种调节来不及发挥作用,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。这对于心脏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或许还好,但对于原本心脏功能就不好的人来说,这些额外的负担可以引起或是加重心力衰竭。
其次,很多种药物对血管都有刺激性,并且在高浓度下更容易发生副作用。如果输液速度很快,药物在输液局部和全身血液中的浓度都会一下子升得很高,更容易发生静脉炎等不良反应。例如万古霉素,如果输液速度太快会发生“红人综合症”(面部、颈部和躯体出现充血、红斑等),而如果控制输液速度,这样的副作用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。
(上图为影视明星孙俪带孩子在医院治疗)
除此之外,滴速不合适对药物的疗效也有影响。如果滴速很快,则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先是会很快地上升,在滴完之后又会很快地下降。这样一来虽然最高浓度是很高的,但药物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之上的时间是减少的。比如原本输液一次希望能达到12小时有效,而把滴速调快的话,可能真正有效的时间就只剩下8小时。这样一来,药物的作用反而不如慢滴来得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