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腹症病人的护理
1.急腹症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(给病例判断)
内科急腹症 特点:先有发热、后有腹痛或胃肠道症状、腹痛无固定位置、无肌紧张或反跳痛(没有局部腹膜刺激征)
妇产科急腹症 特点:多位于下腹部,向会阴部放射,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或分泌物增多,或伴直肠刺激症
外科急腹症 特点:先有腹痛,后有发热,有消化道或其他伴随症状
2.腹痛性质的判断
①阵发性绞痛——空腔脏器梗阻或痉挛;
②持续性钝痛或胀痛——示腹内脏器缺血或炎性病变;
③持续性锐痛——壁层腹膜受到炎性或化学性刺激。
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
1.正常的颅内压为0.69~1.96kPa(70~200mmH2O)
2.颅内压增高的病理变化
3.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
头痛:原因是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
呕吐:呈喷射状
视神经盘水肿:因视神经受压、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
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,可出现cushing 综合症
4.意识状态的分级:
5.Glasgow昏迷评分法:15分最高,表示意识清醒;8分以下为昏迷,最低3分
6.颅内高压的护理措施:
抬高床头15~30° 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,减轻脑水肿;给氧;适当限制液体摄入量;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,注意休息,避免情绪激动;避免使腹压增高的因素,如咳嗽、便秘等;使用脱水药物、激素的护理;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
7.冬眠低温疗法:
先药物降温,后物理降温。应先使用冬眠合剂,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、病人御寒反应消失、进入昏睡状态之后,方可用物理降温措施,否则,病人一旦出现寒战,会导致颅内压增高;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°C为宜,体温以降至32~34°C、腋温31~33°C较为理想。此疗法时间一般为2~3天
8.脑疝包括:
小脑幕切迹疝(颞叶沟回疝)、枕骨大孔疝(小脑扁桃体疝)、大脑镰下疝(扣带回疝)。
9.临床表现:
(1)小脑幕切迹疝
1) 颅内压增高:剧烈头痛,进行性加重,伴烦躁不安,频繁呕吐
2) 进行性意识障碍:嗜睡、浅昏迷、深昏迷
3) 瞳孔改变:患侧瞳孔略缩小,光反应迟钝→患侧瞳孔散大,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→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斜→双侧瞳孔散大,光反应消失
4) 运动障碍: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,继之波及双侧,可出现去大脑强直
5) 生命体征变化:紊乱,晚期出现血压骤降,脉搏快弱,呼吸浅而不规则,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
(2)枕骨大孔疝:
剧烈头痛、频繁呕吐,颈项强直,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,意识障碍出现较晚,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。